第1层 诵断
与朗诵无缘,不爱好朗诵,普通话不好或者是不标准,可能爱好听朗诵,即使是朗诵东西,也只是表达信息,“看山是山,画山不象山”。
(注:因朗诵与画画类似,为简洁起见,用此喻,此时“山”涵盖范围为朗诵世界所有的一切元素:音色音长音强、频率节奏腔调、情感语气语境、社会体验阅历、心理思维活动、日月星空江海、山川鸟兽虫鱼、松竹梅荷亭台、科史文理地哲、渔樵耕读**客、人情世故百态、个人社会情怀。。。。。。)
第2层 诵念
有朗诵爱好,但不执著刻意。间歇练练朗诵。有一定的朗诵功底,“看山是山,画山是山”
第3层 诵迷
有执著的朗诵爱好,广集先秦诸子、汉赋乐府、魏晋风骨、唐诗宋词元曲、明清小说、以后及现代文章,外加上西方文章,神话故事、人文地理、经史子集,儒化而炼气质,细加揣摩加以朗诵,有时进入沉醉之境,注意学习朗诵技巧如发声(长短缓急轻重等)、吐字、情绪、布局、高潮安排、基本心理及文章风格平台、等诸多要素,注意向作者的思想靠近,此时“看山是山,画出好山”。至深为“诵痴”。
第4层 诵奴
有深厚的朗诵学习基础,讲究“诵法森严”、注重诵技、循规蹈矩,为诵而诵,诵为固势,有时,朗诵只是为表达出作者的思想(如同翻译要信达雅),朗诵无自己的个性或对文章深邃思想体验,其朗诵与中国大多数朗诵爱好者相同或相似,有时诵着诵着,就不知道该怎么诵了。“看山是山,为山而画山,而将自己的情怀包裹于山中”,至深为“诵史”。
第5层 诵戏
由于有深厚的朗诵功底,朗诵刻意求变,视朗诵为游戏,在文章不熟悉的情况下,爱即兴朗诵。诵技及诵法(即诵技综合与对文章的心理体验)日臻成熟。此时尚未形成自我个性的朗诵风格及对文章的自我心理体验,“看山不似山,山亦为山,山本为山,山来山去”。
第6层 诵我
在朗诵学习的基础上,刻意追求自我的风格及自我对文章的心理体验。力求摆脱“诵奴”之相,力求高于文章本身的思想境界或心理体验,逐渐形成自我的风格、气韵或气势,并形成自我的有个性化的人文情怀。“看山不是山,山即我心,为我所用,画山似山,我心即山,即为御山之人”。
第7层 诵退
长期的朗诵操练及自我风格与思想的日益完善,使其不再以写朗诵为目标,也不以突出自我为目标,不受诵技及诵法的局限,而是以一个更高层次的个人情怀及人文关怀为目标,追求朗诵与自我的精神境界融合,从而“诵我相融,诵我不分”。
第8层 无念诵
不以朗诵本身为念,突破了朗诵及朗诵表现自我的禁锢,以“无诵之法”书写,因以无招式的朗诵方法而使之达到“诵法自然”的境界,“文与诵合,诵与心合,心与意合,意与境合,人诵一体,自出机杼、心无所碍,诵无所碍”,无人工痕迹,无追求表现自我的痕迹,并且,在这种“诵无所碍”过程中,体现着自己广博的社会阅历、深刻的人文关怀、深邃的思想境界。。。。。。
“无念诵”与“有念诵”相对。 情绪不到位,心意不到位,强行有意为诵,为诵而诵,结果是诵不高诵。
第9层 诵道
因常生“无念诵”,则可入“诵道”之境。此时无为而无不为,世间万事万物俱为我用,音色音长音强、频率节奏腔调、情感语气语境、社会体验阅历、心理思维活动、日月星空江海、山川鸟兽虫鱼、松竹梅荷亭台、科史文理地哲、渔樵耕读骚客、人情世故百态、个人社会情怀。。。。。。皆信手拈来,化之为诵。此时万物即我,我即万物,天人合一,使人莫知其来,莫知所终,无定可循,无相可循,此时为“自由朗诵之身”,其诵虽经时弥久,仍能使人感受其精神力量的辐射。至此为“诵圣”。
上一篇文章:克服紧张,寻找正确的语言表达状态
下一篇文章:配音的语言技巧 |